大田板龙

浙江
🎧  听景点介绍

大田板龙是浙江省的传统民俗舞蹈。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相传始于清代,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行于浙江临海的大田平原上。大田板龙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制作,几十段龙身贴有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等等民间剪纸,每逢春节元宵,龙灯飞舞,穿村绕庄,气势恢宏,别具一格。

2007年6月,大田板龙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田板龙在大田平原上游走了二百年。东塍、东鲁等村镇,2001年后都不属大田街道的范围,但在历史上,这些村镇一直都属“大田洋”的范畴。因此,这些“大田洋”板龙,仍被人们称作“大田板龙”。大田平原上,现有板龙十余对。

板龙由龙头、龙段(身)、龙尾组成,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制作。以竹篾作骨宽、八尺长、一寸厚的木板托肚(又称龙桥或龙段)和铁丝扎好骨架,然后用多色彩纸裱糊。有的龙口衔红珠,有的龙口装喷火器,游至高潮时。口喷火焰,十分抢眼。龙须分白、黑、红三色。长达五十~七十厘米。白须龙称为“老龙”,是群龙之首;黑须“新龙”(或小龙),红须龙为“蛟龙”。龙身制作较精细,每段用八根竹片作为龙骨,两张白纸作为龙皮,一张红纸糊龙段两头,龙身贴有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等民间剪纸,龙肚内点燃蜡烛,远看是鳞,近观是画。

每条板龙至少要有数十人组成龙队,龙头要有六个人高擎,一人一段举之,龙尾三人摆。游走前各类板龙的排列有规定老龙带头,新龙随之,野蛟龙煞尾。在整个巡游中,野蛟龙可随便穿插。龙头的行走路线都是固定的,通常选择热闹区,年年如此。

按当地民俗,正月十四日下午三时开始,各地板龙时而“腾云驾雾”,“时而抱光、夺球、赛跑”,哪条龙胜过老龙,老龙即输,尔后龙队仍按规定顺序继续- ,敲锣打鼓,穿村走街,中途还要“讨封”,当地又称“拜年”,以贺新年之喜,凡事先由龙队发请柬,接请柬的单位及个人要讨“纸包钿”(即拜年钱)。

大田板龙除在当活动外,也经常进城闹元宵,参加了历届中国江南长城节民间艺术大巡游。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