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梅花拳

江苏
🎧  听景点介绍

梅花拳,淮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历史沿革与分布

梅花拳即梅拳,亦称梅花桩,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武术项目,早期注重桩上功夫,后逐渐发展为地面拳术,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梅花拳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20世纪初山东人陈登科传给清江浦孙玉清,并在淮安开枝散叶。

基本内容与特点

梅花拳分文理和武功两个部分,文理上,讲究“未学艺,先知理”,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武功上,注重基本功,以拳法、眼法、腰法、步法等练习来体悟拳理拳法,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梅花拳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注重内外兼修,外要练形,内要练气,以达到形气合一,内外一体,浑元一气的程度才算有所成。外练形,即练“表”,指人体表皮的、有形的、形态的- 。俗话讲的“筋、皮、骨”,并把练表称为“外丹”。“外丹”练成,再继续不间断地演练,直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能气随意发、力随气使、刚柔并济、一气贯穿,达到“气化”的程度,则可谓“内丹”养成,也就是俗话讲的“内练一口气”。梅花拳理认为“内丹”没有不借助于练“外丹”而养成的,梅花拳练“外丹”称为武练,练“内丹”称为文练。“外丹”与“内丹”练成后与敌人搏斗时便可“行气”,与人交手之时,触人肌肤,坚刚莫敌者为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卫则在于气。

习练梅花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目前能全面熟练掌握梅花拳的拳师较少,传承状况堪忧,亟待保护。(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