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苗族跳坡节

广西
🎧  听景点介绍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在隆林境内,长发乡的有东王、干坝、长发,德峨的有小德峨、弄杂、水落洞、大水井、隆或乡的有淦塘等等,皆为传统的跳坡场。“龙日”赶此地,“蛇日”赶彼地,人们记行一清二楚。届时,方圆数十里乃至更远地方的各族群众都纷纷前来“赶跳坡”有的点着火把爬山越岭,有的背着铺盖徒步数日也要赶来。特别是苗族群众,更不会错过本民族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不少家庭和村寨都倾巢出动。

头一天夜里,他们便蒸好面饭,煮好腊肉和辣椒骨,准备好了赶坡会的食物,天未亮即梳妆打扮,穿上最新最艳丽的服饰。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把自已打扮得大方得体,决意在场上展露风韵而选中如意的心上人。尤其是小伙子更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除了在坡场上崭露头角外,还有一关过硬的竞技决斗,那就是爬杆与跳高难度的芦笙舞。祖祖辈辈,善良的“坡济”、“坡耐”便早早在跳坡场中立起一根三丈余高的“坡杆”,杆顶吊一块腊肉和一葫芦苞谷酒。届时,众多的小伙子则举行爬杆竞赛,爬杆的人要像猿猴般敏捷地爬到坡杆顶端,取下酒和腊肉后又能轻捷地倒爬下来。接着,还得参加芦笙舞的竞技。这芦笙舞不是一般人都能“闯”得过的,因为“坡济”“坡耐”在栽坡杆的同时,就在草坪上栽上了三根一米多高的木桩和安放了一口大铁锅。这天,他们在大铁锅里盛满水,且把水煮沸,并在铁锅口上横放一条两寸余宽的桃木扁担。届时,首先要求芦笙手们边吹芦笙边在三根木桩上跳舞,苗人称为“三锅桩”。其次,芦笙手们要一碗水酒跳上铁锅口的扁担上,边吹边跳舞,做到笙歌不断,酒碗不掉,舞步不乱,这就是要命的“蛟龙过海”关!须知,要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技巧,没有这硬的本事是万万办不到的。所以苗族人民素来把能顺利闯几这关的人称为(“阿卡又”苗语音译为“冲汉子”),其意为“最有本事的人”或“了不起的英雄”!不言而喻,谁能获得“阿卡又”的殊荣,不但获得了全家人、族人乃至整个苗人的尊重与爱戴,而且还赢得了众多勾彩(苗语:姑娘)爱慕与追求。

苗族的跳坡节源远流长。“跳坡”苗语称“勾到”,为“玩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其意为“围着坡杆转”。尽管对它的称谓有别,或因地域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而使得它的活动内容也有差异,然而,它却以自己特有的魅力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在物质生活和物质文明较为富有的今天,跳坡节仍以它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迷人的传奇色彩招徕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宾客。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