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榔舞
广西
🎧 听景点介绍
“打榔舞”是广西天等县的一种壮族舞蹈,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世已经有1391年的历史,是居住在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在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为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并祝愿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所创造的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
其舞以打“榔”为表现形式,以农耕时代稻作生活为表现内容,以当地民间习俗节日为活动时空,具有古朴典雅,节令时令,休闲娱乐等特点,长期以来深受当地壮族人民所喜爱。
“打榔舞”主要道具为木榔,是用一根长约六尺、直径二尺的大木凿制而成的大木槽。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当《打榔舞》的音乐响起后,每人用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以此表达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天等县壮族打榔舞2007年经县级专家组审核通过,成为天等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1月广西崇左市级专家组审核通过,成为广西崇左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2010年,天等县《打榔舞》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该舞蹈以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但在广西区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东南亚等地区也同样具有着广泛的影响。
信息来源:天等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天等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