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大安消防节
消防演练一般是政府组织的活动,然而在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群众们不但自发地每年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并且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节日――大安镇消防节。
大安镇消防节是一个被大火烧出来的节日。大安镇古称大乌圩,清代时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商铺林立,小巷纵横。但由于当时的建筑基本上以砖木、泥木结构为主,加上人们缺乏防火安全意识,大安镇在道光年间曾遭遇过一次特大火灾,损失极为惨重。
火灾过后,镇上有识之士意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商号、店铺和街坊,组成义务灭火队。由居民捐资购置了消防水柜,装配了水枪、火钩、消防桶等灭火器械。镇里以街道为单位成立了镇兴社、永安社、乐群社等消防所,并制定了消防公约。
民国五年(1916年)农历八月二十,大安镇居民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演练,举行射高、射远等消防演习活动,全民出动,男女老少齐上阵。自此,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便成了大安镇约定俗成的传统消防节。
消防节当天,居民们从消防所和家里搬出灭火工具,穿上消防演练服,高举消防旗帜,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大安镇的主要街道巡游一圈,然后集中到演练会场进行消防大比武。
消防比赛一般由各街的消防所组队,设高、远火球各一个。先射灭12米的高火球,后射灭18米的远火球。每次时间为10分钟,用时最短把火球灭掉的队伍则取得胜利,分列一、二、三等奖。
整个演练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吸引了全镇居民甚至相邻村镇的居民到场观看。参与比赛的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无论是举旗吹哨的指挥者,摇压水柜的队员,还是持“喉笔”喷水灭火者,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有如实战一般。号令一下,各-队员动作合一,齐心协力摇压人力消防水柜,奋力争夺第一。
这些消防水柜可以射出近30米的水柱。全场水花飞舞,一道道水柱宛如欢腾的水龙,射向悬在高处的火球。观战的群众欢呼雀跃,助威的锣鼓声、喝彩声、掌声不绝于耳。
大安消防节从最初的保护集体财产安全,到民间的体力、智力竞技,到成为民间传统节日,已有170多年历史。可谓全国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乡镇消防节庆。
在大安镇的各消防所内,至今还存留有晚清时期的各类消防水柜、手动射水枪、消防头盔、火钩、打火棍、喉叉及报警铜锣等。这些消防装备历经百年沧桑,依然保存完好,仍然可以使用;展示了大安镇时刻紧绷的消防意识和精细的手工艺,也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制造水平。在整个广西乃至全国消防行业,都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消防节开展以来,大安镇再未发生过火灾,全镇居民的消防意识也不断增强。平时,邻里之间互相提醒。一旦出现火警,全镇居民不论男女老少,亲疏远近,都会自觉投入到灭火行列。青壮年负责搬运各种消防器械赶至现场,老人小孩则鸣锣报警,绝无袖手旁观者。
如今,大安镇共组建了22个义务-,订立了“六要”、“十不准”安全消防工作公约。同时各街道还设立了消防监督岗,经常对防火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有效预防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现在,节日中的灭火比赛,不再是斗胜取乐的游戏,而成为一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促进日常消防工作的民间文化活动。在近两个世纪的岁月中,消防节将大安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大安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