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棕编技艺

四川
🎧  听景点介绍

新繁棕编技艺主要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所辖的公毅、锦水、曲水、通联、石云等村,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

新繁棕编技艺相传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当地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妇女们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手工艺制品。每年夏季和秋季是新繁棕编生产的高峰,夏季主要生产凉帽、拖鞋,秋季则生产工艺棕编提包。

新繁棕编的原料多来自彭县、大邑、邛崃、都江堰等山区。每年4月,艺人们将采集回来的绿色嫩棕叶用排针梳理,使之成为一条条形似绿色挂面的棕丝。然后将棕丝搓成棕绳,再经过熏蒸、漂白、晾晒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同时将部分棕丝染上颜色,用于棕编器物的特殊装饰。

新繁棕编的手工技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叫胡椒眼技法,即将棕丝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互交叉形成菱形,再用两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依此类推,编织出窗花般美观规则的图案;第二种为密编法,艺人采用疏密相同、距离相等且重复的方法进行细密的编织,这种编织方法多用于鞋、扇等产品的编织;第三种是“人”字形编法,即以“人”字图案来设计或控制棕编的经纬走向或构图,这种编织方法通常使用在帽、席等生活用品编织上,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

新繁棕编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新繁棕编的老艺人相继去世,使这门技艺濒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予以保护。(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